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從參孫的父母看親子(士師記13章)


簡單地,從參孫父母的故事,了解親子工作:

1)子女是耶和華的產業,不是父母的產業。
參孫母親本來不生育,但神派使者通知她,將要生一個拯救以色列人的人。父母沒有權掌管孩子的生與死。正如沒有人可以肯定生下來的孩子的時間或者健康。當孩子生病時,父母也不能夠作什麼。只有神是孩子生命的主。

2)上帝叫人生產,為了成就祂的工作,而不是成就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龍,是父母的期望,還是神的指意?耶和華看到以色列人的苦情,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祂大施憐憫,所以叫參孫成為他日的士師。如果參孫的父母沒有照神的意思,以色列人他日沒有拯救。

3)父母要為孩子,不斷向神祈禱,聽祂
參孫的父親知道有孩子的消息,不是立即找醫生或者安胎,而是在神祈禱,希望明白更多神的心意,應該如何照顧和養育將來的孩子。有什麼價值觀,有什麼方法,會比聖經的話語,更能幫助人成為神所喜悅的人。如果父母都不讀經祈禱,孩子如果成長?

4)父母有責任為孩子立界限
神要參孫的父母完成參孫拿細耳人的身份。拿細耳人是回歸耶和斗華為聖的意思。父母有責任冉幫助孩子為別為聖,與世上不道八德和不合神心意的事分開,幫助他們辨明清楚。當今很多父母都將100%精神放在學業和前途上,但少了自己作為做人的榜樣,少了生命的教育,少了價值觀的傳授,更少了自己與他們一起讀經的習慣。可惜!

5)獻祭
神的使者沒有叫他們做什麼,只有叫他們向神獻祭。孩子是父母生命的祭,給耶和華為初熟的東子。與孩子共渡的一生,也是一場一生的獻祭。獻祭不單是你對神付出的物質,也有時間,更重要是你對神的心。很多父母以孩子為他們一生的中心點,一到中年,孩子離開了,才驚覺人生苦無可持。原因,他們忽略了生命中更多更美好的東西,就是與神同在,與祂一起做就自己孩子,經歷生命中的苦和樂。

但願天下間的父母,同守一個重要的目標:願神的靈能力感動自己的孩子。正如神的靈感動參孫一樣(25節)

經文: 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kjv.php?book=7&chapter=13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你呼喚我, 我在這裡 (撒母耳記上三1-10)


很多人對自己的名字很敏感. 有時我走在街上, 彷彿聽到有人呼喚我的名字, 回頭看, 竟然沒有人在叫我. 可能, 我對自己的名字太敏感了. 撒母耳對神呼喚自己的名字, 也同樣敏感. 呼喚, 是什麼意思呢?

呼喚, 叫你認識祂
童子撒母耳一直侍立在神面前, 服侍祂. 但聖經卻說: 他還未認識耶和華 (7). 很多人信主多年, 甚至事奉神很長時間, 其實也不認識神. 曾經有信徒向我分享, 縱使他們信主和返教會很久, 仍然未感覺到神在自己心裡, 祈禱也沒有感受. 信仰變成一個花瓶.

當時, 神已經兩次呼喚撒母耳, 因為撒母耳的不認識, 他錯過了神的呼喚, 誤會是人的聲音. 同樣, 神可能已經三番四次呼喚我們, 可是我們往往錯過了, 或者誤聽人的聲音, 過份依賴人的意見. 以利雖然老眼分花, 但他知道是神的聲音. 或者, 我們有時要放棄自己眼所見的, 或者憑經驗理解的, 以信心的耳朵去聆聽, 以至去認識神. 另外, 我們以為呼喚, 為了叫我們工作. 其實, 神的呼喚最終是叫我們認識祂. 祂是何等慈愛我主.

呼喚, 是一種同在
神不但一直呼喚撒母耳, 聖經也說: 耶和華又來站著 (10). 神的說話與祂的臨在同時出現. 祂的話語, 就是祂的能力, 也是祂自己. 正如基督道成了肉身, 住在人的中間. 有祂的同在, 我們得著指引, 得著平安, 得著恩典, 得著真理. 而撒母耳的回應是: 我在這裡. 是一種很甜美的關係. 神在這裡, 我也在這裡. 就是彼此同在的景況.

我們以為神在特別的時刻才出現. 可是, 聖經記載祂在撒母耳睡覺時出現. 沒有經天動地的事, 神在生活中. 你會在生活中, 經驗祂嗎? 留意祂嗎? 之前我嚴重失眠一段時間, 後來經過反思後, 我發覺: 神在我失眠中也與我同在. 而當我有時能睡過幾小時, 原來也是恩典, 因為神也同在.

問題是: 你在多敏銳神? 你願意以行動回應: 我在這裡, 而不單口號式的: 我在這裡?


經文: 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cuv.php?book=9&chapt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