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從參孫的父母看親子(士師記13章)
簡單地,從參孫父母的故事,了解親子工作:
1)子女是耶和華的產業,不是父母的產業。
參孫母親本來不生育,但神派使者通知她,將要生一個拯救以色列人的人。父母沒有權掌管孩子的生與死。正如沒有人可以肯定生下來的孩子的時間或者健康。當孩子生病時,父母也不能夠作什麼。只有神是孩子生命的主。
2)上帝叫人生產,為了成就祂的工作,而不是成就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龍,是父母的期望,還是神的指意?耶和華看到以色列人的苦情,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祂大施憐憫,所以叫參孫成為他日的士師。如果參孫的父母沒有照神的意思,以色列人他日沒有拯救。
3)父母要為孩子,不斷向神祈禱,聽祂
參孫的父親知道有孩子的消息,不是立即找醫生或者安胎,而是在神祈禱,希望明白更多神的心意,應該如何照顧和養育將來的孩子。有什麼價值觀,有什麼方法,會比聖經的話語,更能幫助人成為神所喜悅的人。如果父母都不讀經祈禱,孩子如果成長?
4)父母有責任為孩子立界限
神要參孫的父母完成參孫拿細耳人的身份。拿細耳人是回歸耶和斗華為聖的意思。父母有責任冉幫助孩子為別為聖,與世上不道八德和不合神心意的事分開,幫助他們辨明清楚。當今很多父母都將100%精神放在學業和前途上,但少了自己作為做人的榜樣,少了生命的教育,少了價值觀的傳授,更少了自己與他們一起讀經的習慣。可惜!
5)獻祭
神的使者沒有叫他們做什麼,只有叫他們向神獻祭。孩子是父母生命的祭,給耶和華為初熟的東子。與孩子共渡的一生,也是一場一生的獻祭。獻祭不單是你對神付出的物質,也有時間,更重要是你對神的心。很多父母以孩子為他們一生的中心點,一到中年,孩子離開了,才驚覺人生苦無可持。原因,他們忽略了生命中更多更美好的東西,就是與神同在,與祂一起做就自己孩子,經歷生命中的苦和樂。
但願天下間的父母,同守一個重要的目標:願神的靈能力感動自己的孩子。正如神的靈感動參孫一樣(25節)
經文: 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kjv.php?book=7&chapter=13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